Blog Cover Image
Hong Kong

【我的租房心得】为什么我选择租住 Studio 公寓?

Share:
从香港到新加坡,作者分享租住 Weave Living studio 公寓的真实体验,探索空间设计、社区感与生活品味如何重新定义「住」的意义。

【我的租房心得】为什么我选择租住 Studio 公寓?

初出茅庐以来,因为各种原因,我在香港一直居无定所。对我而言,无数次的搬迁不只是换个地方住,更是重新梳理生活节奏。工作之后,我在这片弹丸之地尝试过分租单位的热闹、独居生活的静谧,甚至曾在不同城市短暂停留,探索生活另一种的可能性。每一次选择,都为我带来截然不同的生活体验,也让我更认识自己。而 Weave Living 的 studio 公寓,正是我在这段旅程中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居所。以下会分享一些租房心得,希望让大家更了解住在 studio 公寓的乐趣与自由。

入住香港分租单位的日子

刚毕业的那几年,我和朋友合租一个三房单位。那时大家都在起步阶段,分租的好处是租金相对便宜,又有人作伴,日子过得热闹而自在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我们生活的方向也开始分岔,有人搬离原区,有人远赴海外展开新旅程。原本相似的生活节奏,慢慢被不同的选择拉开距离。

寻找新室友变成了例行公事,而每一次的重新适应,都伴随着生活习惯的磨合:有人深夜煮食,有人清晨运动;有人对清洁极度讲究,有人则全然不在意。这些看似微小的差异,日积月累后,成为我心中无法忽视的疲惫。也正是从那时开始,我开始渴望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。

搬到酒店式公寓开始独居生活

后来,我搬进了一间设备齐全的酒店式公寓,生活上的大小事都有人打理,确实提升我的生活质素。刚开始的日子过得很顺利,空间干净、秩序井然,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。

但住久了,我却渐渐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冷清。没有人打招呼、没有人分享生活,公共空间像是为了功能而存在,少了家的温度与人情味。那段时间,我开始反问自己:「我想要的居家生活,是这样吗?」一个人住,不代表要与世界隔绝。我渴望的,是一种能与人自然连结,又能保有自我空间的生活方式。

Weave Living:不一样的 Studio 公寓

搬进位于大角咀 Weave Studios – Kowloon West后,我开始真正享受「一人生活」的自由与质感。这里 studio 公寓空间设计非常聪明,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灵活安排。以下是我最喜欢的几个布局与设计细节:

1. 开放式空间,自然划分生活区域

整个 Weave Living 的 studio 公寓采开放式设计,座落于一栋多楼层物业之中。地下三层是共享空间,高楼层则设有多达 435 个 studio 住宅单位,让每位住户都能在繁忙都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。共享空间被巧妙地划分成不同区域:

  • 工作区:白天自然光充足,是我最喜欢的工作角落。空间内设有多种桌椅配置,包括梳化、圆桌、安静的自修位置,适合独立工作或小组讨论。 Wi-Fi 稳定,旁边还有绿色植物点缀,让整个空间充满生气。
  • 休息区:整体空间宽敞舒适,设有桌球桌、电影房及其他娱乐设备,让人可以在忙碌之余放松身心。户外平台开扬通透,晚上在这里喝酒聊天、阅读或静静放空,都是一种享受。
  • 用餐/小聚区:这是我最常使用的社交空间。共享厨房设备齐全,配备多部冰箱与烤箱,所有厨具一应俱全。圆桌不但适合日常用餐,也很适合邀朋友一起下厨、交流生活。

2. 极简风格,让空间更有质感

Weave Living studio 公寓的室内设计走的是极简风格,墙面多以柔和的绿色、白色或浅灰为主色,搭配木质地板与简约家具,整体氛围和谐而宁静。这种设计让空间看起来整洁,我无须自行装修与添置家具。

我特别喜欢用一些个人小物来装饰空间,例如旅行途中带回来的小摆设、香氛蜡烛、几幅简约插画。这 studio 公寓提供的现代设计既时尚又实用,完全符合我的生活品味要求。更重要的是,这里的家具与装潢都已备妥,让当时急于搬迁的我能够快速入住,省下了不少金钱与时间。

3. 市中心生活便利

住在市中心的好处,真的超乎想像。下班后,我可以随时走到附近的酒吧,和朋友来一场轻松的 Happy Friday;也可以选择在大楼的阳台与邻居闲聊。这种生活的自由度与质感,是我以前从未真正拥有过的。空间不只是用来居住,更是让人与城市自然连结。有时候,我什至会在阳台一边喝茶、一边工作,或随意走到附近的咖啡店放松一下。这种「生活与工作融合」的方式,让我更懂得放慢脚步,细细品味每一天的节奏与风景。

4. 社区感:独居不等于孤独

虽然我住的是 studio 公寓,但 Weave Living 的社区氛围,让我从未真正感到孤单。这里的公共空间是有人交流的地方。我曾在共享厨房认识来自不同背景的住户,大家会自然地聊起彼此的工作、旅行、甚至生活中的小事;也曾在社区活动中与人畅谈至深夜,感受到久违的连结与理解。

这种「有选择的社交」让我在独居与共居之间找到理想的平衡。既能享受独处的安静,也能在需要的时候,轻松地与人建立连结。这样的生活方式,让我更自在,也更安心。


探索不同城市的 studio 租房体验

疫情之后,我开始在家工作,生活节奏变得更有弹性。这也让我萌生了「不如去其他城市住一段时间」的念头。于是我开始短住不同地方,探索新的地方。 Weave Living 在香港各区甚至亚洲其他城市都有不同类型的住宅选择,让我能够轻松展开这段「移动式生活」的旅程。

其中一次,我选择在新加坡的 Weave Suites Midtown 租住。那段时间的经验至今仍让我回味,studio 公寓设于活化后的传统店屋之中,空间保留了南洋风情的韵味,既有历史感,也不失现代舒适。室内设计延续一贯的质感,简约而不失温度,让人一踏进去就感到安心。

我在那里认识了几位来自欧洲和东南亚的住户,大家会在公共空间自然地交流工作心得、分享旅行故事。那种「人在异地,却不孤单」的感觉,让我深深感受到:家的定义,不一定是固定的地址,而是能让人安心停留、自在生活的地方。


小结:入住 studio 公寓,是我给自己的生活升级

从分租单位到独居,从香港到新加坡,我的租房旅程不只转换住所空间的,而是生活态度的转变。庆幸自己愿意寻找理想的居所,也因此有机会接触到像 Weave Living 这样融合北欧共享概念与亚洲生活美学的住宅形式,让我发现更多生活模式的可能性。 Weave Living 的 studio 公寓提供安静的个人空间,也让我更容易与人自然连结。在这样的环境里,我学会了照顾自己,也学会了欣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。


查看 Weave Living Studio 公寓